刘峰拿起文件一一查看。
蜀汉自有制度,报喜的奏对不会放到这里来,一些小事商鞅就能决定,同样不会送来。
所以能来到刘峰手中的奏对都是大事,至少是商鞅决定不了的事情。
此次共有七份折子,除了三份是土地改革的后续跟进以外,其他四份都是大事。
比如建议在城池里设立疫病应急司,负责城池卫生和瘟疫控制。
还有建议提高医生地位,给与医生一定的品级。
刘峰坐在软塌上思考一会,随后用毛笔写下了同意两字,并盖上镇远将军印章。
这两件事相对容易抉择,关键还是第三件事。
此奏折由赵云亲自书写,上面详细记录了在闽郡巡视的情况,发现在闽郡山区里,出现了为数众多的异族势力。
虽然这些异族并未表现出敌意,但也引起了他的注意。
按照奏折里面记载,这伙异族至少有三十万人,且大多以山越人自称。
时局不同以往,如今的蜀汉有足够的能力解决这伙人,但大军进山围剿总归会有损耗。
且山越和普通异族不同,他们平时也劳作,常常“自铸兵甲”,有一套完整的社会体系。
又因分布广泛、聚居地规模很小,本身好习武,常以山险为依托,围剿起来很困难。
面对这样一个自给自足,有组织,有武器铠甲的武装集团,刘峰也感到头疼。
关键这伙人来得“太巧”了,再过两个月,蜀汉就要对外用兵,这是一次决战,当中还可能牵扯到其他势力,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,一旦进展不顺利,甚至会拖一到两年的时间。
此时留这批山越人在闽郡,总感觉如鲠在喉,非常不舒服。
将文件合上,刘峰从软塌上站起,抬头瞥了眼战战兢兢的太监,突然想到了一事,脚步一顿。
随后又走到案桌后重新坐下。
刘峰此时想起了三国时期的东吴。
山越族最为人熟知的历史便在三国时期,尤其是在东吴境内。
当初孙策平定江东,发现境内山越众多,分布极广。
他们往往与各地的“宗部”联合起来,与之对抗,成为孙吴政权的心腹之患。
孙策起初投靠丹阳太守吴景时,就曾被当地山贼大帅祖朗袭击,几至危殆。
而且根据史料记载,山越族的活动中心就在丹阳郡,现在则被刘裕占据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