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展也很是不赞同刘之渤,于是说道:
“以末将愚见,对于摇黄十三家,还是以招降为好。先让摇黄这帮‘土暴子’见识一下新火器的威力,打他一个下马威,然后再招降,可收奇效。说起来这些为恶多端的贼子,烧杀抢掠,无所不为。但末将说一句唐突的话,要是再没有粮草和军饷,末将也难以驾驭自己的手下不发生抢夺粮食之事。唉!这个乱世之中,你守规矩,就只有被抢掠、被屠杀的份。因此上,哪怕是好人,也会变坏,弱弱强食的后果,就是老实巴交的百姓也被裹挟进了贼寇的队伍,莫名其妙就变成了杀人恶魔。故以卑职所见,对于贼寇,能招降的还是招降为好。须知,剿灭贼寇绝非一日之功,到时战火连绵,必然荼毒一方,最后遭殃的还是百姓。”
杨展是武进士,这些年来连年剿贼,越剿贼寇越多,也就越来越认同卢象升的上疏——“民从贼,多起于饥寒;兵从贼,多缘于缺饷。”。四川东北的百姓没有活路,也往往只有从匪一途,从匪的投名状就是反过来屠杀百姓,“摇黄十三家”就是这样裹挟饥民从贼的。如今四川糜烂,绝非一个“剿”字就能解决。
龙文光苦笑了一声,说道:
“诸位,此次能够击伤张献忠,实乃邀天之幸!献贼虽然退兵,形势仍然极是严峻。皇上旨意说得明白,本官也以为,为今之计,只有遵照皇上的对策来办,才是正理。献贼本是流寇,让他占据重庆,就是要让他变成坐寇。流寇之祸,危害千里,防不胜防。坐寇则可采取限制和蚕食之策,消耗其力量和锐气,到最后其必会分奔瓦解,自取灭亡。从今日起,对献贼采取守势,轻慢其心。对于摇黄十三家,则无妨试一试一石二鸟之策。”
按照计划,秦知勇和杨展就负责招降摇黄十三家。
在展现了步枪、手雷和霹雳雷的威力,重创了“摇黄十三家”中的白蛟龙一枝后,秦知勇的锦衣卫联系的一个袁韬旧识来到了袁韬军中,转达了招抚之意。袁韬本是自命乡绅的人物,骨子里是热衷功名的,只因犯下不赦之罪,落草为寇,如今闻知大明有了恐怖的火器,感觉贼寇的前途很是渺茫,因此已是十分动心。那武大定原是贺人龙手下,到底做了大明的几天官军,也是阴差阳错才做了土贼,在了解到大明的新式火铳老远就差点取了张献忠性命之后,和袁韬两人权衡利弊,也决意改弦更张。
通过一番讨价还价,袁韬和武大定选择了当一个大明武将的道路。当然,当大明武将的道路可不是一帆风顺的。
袁韬和武大定投降大明之后的第一个艰巨的任务,就是赶跑盘踞在绵州的马珂。当然,袁韬和武大定还是打着“摇黄十三家”的旗号,只是队伍里多了许多个带手枪的锦衣卫。“摇黄十三家”跟马珂早就干过仗,自然是马珂占了上风,现在反过来“摇黄十三家”要主动攻击起马珂来,袁韬可没有什么把握。对于这帮乌合之众,马珂可没有放在眼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