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李掌柜,是替他本家侄子照料“崇圣斋”买卖的。
其侄,乃汉安县“学经师”,为“学官掾”属下,秩俸百石,不带“比”字,这就比晁玺的秩俸高了。
汉代官员、士子,大都羞于谈及那“阿堵物什”。
认为品行高洁之士,是不应当、也不会被那铜臭玷污……
至少舆论宣传是如此定调的。
世家,世世代代家里都当高官的,自然不差钱,调调儿起高点也无妨……反正永远都不可能饿着他们,比如袁术袁绍家。
小一些的士族,在朝廷有子弟为官。在各地,地方上也有本族官吏,在老家更是如若诸侯,也不可能饿着他们,比如荀彧家——若不是因为党锢,这荀家,那会更不得了。
其它的破落士人、普通小官吏,是不能靠啃“圣贤”过日子的。偷偷涉足商贾之事,都是让管事、或者家族里的旁支出面去打理……
靠啃圣贤过日子?
那孔老二,味道估计也不咋地。
吃起来还特别的麻烦:割的不正,不能吃;颜色不对,不能吃;没与食物相搭配的蘸酱,还是不能吃……
——矫情!
想当年周天子赏你孔老二,几块祭祀剩下来的猪肉,你还不是屁颠屁颠儿的捧回家,还继续装做郑重其事的,供在香火板板上几天,才美滋滋的把冷猪肉“咔吧咔吧”地啃了?
吃了闹肚子,才总结出来经验教训:嗅恶不食——倒也是,肉都放臭了,这个,的确不能吃。
圣人之言,言简意赅,果然是真理,相当于“开水不能立刻喝”这样的
——为啥?
烫不死你!这也要问为啥
真是个傻孩子。
……
真替孔鲤心疼……可怜的娃,摊上了孔老二这样一个爹:一年到头四处流窜、饥一顿饱一顿的不说,还莫名其妙的整出来那么多穷讲究!
人家喝红酒讲究酒具、年份、产地、葡萄品种……人家那是有钱也有闲。
你孔老二当年有啥?
还渴死不饮盗泉水……那是因为你个瓜怂,还不够渴!
子路在宋国,拦路收过路费,就是因为你被宋国厌弃,人家派兵拦着你。不想让你找人家的王室,去叨叨叨、叨叨叨个没完,还打又打不得。
当时你都快饿死了——别说你不知道子路打劫商旅、抢钱养你这事儿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