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怎么还没回信?”邮件都寄出去两天,青年报那边还没有回消息,这让原本信心十足的胡为民有些怀疑人生。他寻思着自己也没玩什么花活和套路,基本上都是踩着这个时代能接受的红线。难道是赵莉莉把他的作品贪了?虽然这是个淳朴的时代,但胡为民也不惮以最大恶意揣度他人。他对小说的质量有信心,五万字要是成功发表,怎么也有个几百块。可他这两天也有看青年报,没有发现上面有他的小说。就当他准备去青年报报社探探口风时,赵莉莉终于找上门来。两人的见面地点不再是门卫室,而是燕大一间空置的教室内。胡为民现在只上晚班,门卫室见面不方便,要是邀请赵莉莉去他家更不方便。孤男寡女的,要是传出去,两人都说不清。因此,他向马老师求助,借了间小教室临时应急。两人坐下后,胡为民半开玩笑道:“赵莉莉同志,还好你今天来了,要是再晚点,我都要找到你们报社去了。”“抱歉胡老师,让您等急了。”赵莉莉脸上显出一抹惭愧之色来,“您的这部中篇小说写得很好,我们编辑部的人包括主编看过后,都是赞不绝口。只是……”胡为民问:“只是什么?”“只是小说中的人物设计,以及某些桥段和内容可能有些敏感。”赵莉莉又补充道:“就连我们主编都拿不准,决定请自己的朋友和老师帮忙把关。”“因此,多花费了不少时间,直到今天才有结果。”“现在有结果了?”胡为民问。赵莉莉犹豫片刻,有些心虚道:“可以刊载,但是很可能随时停止连载。”她怕胡为民误会,解释道:“我们报社发行的是报纸,不是杂志。报纸受众更广,影响也更大,万一有群众投诉,主编也很难办。”赵莉莉这么一说,胡为民明白了。对方是想吃这波爱情小说带来的流量,但又不想承担太大的风险。不过他也能理解,就像对方说的,报纸和杂志到底不同。想到这里,胡为民放下了心中的担忧,因为小说是他写的,对方想要连载他的小说,需要他同意,主动权在他手里。“我能理解,不过稿费怎么说?”赵莉莉道:“千字七块怎么样,这已经是国内最顶尖的稿酬标准了。”“很合理,但我还有几个要求。”胡为民面如平湖,淡淡说道。赵莉莉愣了一下,没想到胡为民还要提条件。“胡老师,您说。”“首先,稿酬我要一次性收到,至于每天连载多少,是你们报社的事情,和我没关系。”“这个肯定没问题。”“其次,《甜蜜蜜》的版权依旧属于我,你们只有在青年报上的刊载权。”“版权是什么意思?”赵莉莉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,一脸茫然。这个年代国内还没有正式的《著作权法》,直到1990年国内才颁布《著作权法》,因此胡为民只能为她解释一番。赵莉莉领悟能力还是很强的,很快Get到关键点:“我明白了,胡老师的意思是这部作品您之后要是想要发表在杂志,或者单独出版,我们报社不能阻拦,也不能分享其中的收益,对吗?”“没错,是这个意思。”胡为民点头。赵莉莉有些苦恼,“法律条文我不懂,不过我没听说过国内有《出版法》或者您提到的《著作权法》。因此,您的作品另外发表,我们也没法阻拦。”“那就没问题了,我们什么时候签合同?”胡为民一拍手,干脆道。赵莉莉见他这么干脆,连忙道:“您要是不介意,当然是越快越好。”……燕京城十二月份的天气越发寒冷,天空中云层密布,看不见太阳,刺骨北风时常将枝丫摇曳半空,不时有枯黄的树叶被寒风吹落,发出沙沙的萧瑟声。即使寒冷的天气也阻拦不了人民群众对知识的向往,新华书店再次排起长队,人们裹着棉大衣争购重印的世界名著。“我相信,有那么一天,我的作品出版也会引得百姓争相购买。”对此,胡为民信心十足。赵莉莉注意到胡为民的眼神,问道:“胡老师也有想买的名著吗?”“不,我在想将来某一天,我的小说出版也会出现这种盛况。”胡为民嘴角勾勒出一抹笑容,强烈的自信扑面而来。赵莉莉闻言,愕然停下脚步,看向身旁的胡为民,这究竟是怎样一种自信啊!半晌,她才干巴巴地说:“胡老师,我相信会有那么一天的。”胡为民知道她不信,却也不再多说什么,他相信,那一天很快就会到来。相比耍嘴皮子,他更喜欢用事实说话。不久后,胡为民跟着赵莉莉,来到矗立于燕京繁华街区的燕京青年报社大楼前。报社周边不时有行人和自行车川流而过,偶尔驶过的老式公共汽车,无车身斑驳,仿佛承载着岁月的痕迹。大楼坐北朝南,以对称的布局展现出庄重与稳健。报社大楼是典型的20世纪五十年代的建筑风格,外观以清水红砖墙为主,墙体厚实,线条简洁而有力,透露出一种质朴而坚实的美感。楼层不高,大约五六层的样子,楼顶装饰有简单的标语牌,彰显着时代特色。大楼外层窗户多为方形或长方形,框架用深色金属或木材制成,玻璃厚实,既能保温又能透光,适应北方冬季的寒冷气候。大门则采用厚重的木门或铁门,门楣上刻有“燕京青年报”几个大字,字体工整有力,彰显着报社的权威与活力。胡为民在登记过后,和赵莉莉进入报社大楼内。大楼内部空间更为宽敞,布局合理,根据赵莉莉介绍,大楼内有编辑室、会议室、印刷车间等。各功能区域划分清晰,走廊宽敞明亮,墙壁上挂着青年报的创刊号、教员题字,重要新闻事件的报道照片,以及表彰先进工作者的荣誉证书,营造出浓厚的工作氛围。胡为民跟着赵莉莉上了三楼,跟这个年代的大部分办公楼都差不多,两边都是办公室,中间是走廊,墙面是白灰刷的,还用淡绿色的油漆刷了裙底。嗯,很地道。编辑部的办公室是一间宽敞明亮的屋子,进了办公室,编辑们坐在木质的办公桌前,或手捧稿纸,或用钢笔以及铅笔认真修改稿件。安静的办公室,在胡为民进来后突然变得嘈杂起来。“是他吗?”“应该是了。”“胡为民这么年轻吗?”“真的很难想象胡老师只有高中学历,还是从农村走出来的……”“五官协调,个子也高,称得上是丰神俊朗了。”“胡老师爱情小说写那么好,是不是经历过爱情的洗礼呢?”“……”胡为民的到来引起不小的轰动,一来青年报的小说连载板块没有过名家,二来,他的《甜蜜蜜》写得太好,已经征服这群知识分子,再加上之前闹出的动静,使得编辑们对胡为民好奇的紧。赵莉莉听到周围同事的窃窃私语后,连忙解释:“胡老师别在意,大家对您没恶意,只是想认识一下您。”“放心,我不介意的。”胡为民笑了笑,接着很友好地朝众人打招呼,“各位编辑同志好,我就是胡为民,今后还请多多指教。”“胡老师好。”“胡老师真有礼貌!”“胡老师的《甜蜜蜜》写得真好,要是能出版,我肯定买一本支持。”“胡老师,我叫陶明友,您的那篇文章还是我发现的呢!”胡为民的友好,很快引得编辑们热情相待,尤其是小陶,对胡为民引起的轰动感到与有荣焉。说了两句后,赵莉莉拉着胡为民进了主编办公室。主编此时正在埋头翻阅稿件,赵莉莉敲门进来后笑着道:“傅主编,胡老师我给你带来了。”“胡老师,这是我们报社傅林傅主编。”傅林从一堆稿件中抬起头,连忙起身,脸上带着笑容,“胡老师,我们总算是把您盼来了。”“来来来,快坐。”他热情地招呼胡为民坐下,然后对赵莉莉道:“莉莉,快给胡老师倒杯茶水。”“好嘞!”赵莉莉为胡为民和主编倒好茶水后,很有眼力劲地离开了办公室。出门后,还贴心的将门带上。傅林看着仪表人才的胡为民,眼神中透露出几分欣赏。“胡老师这么年轻就能写出《甜蜜蜜》这样的文章,真是让我们这样的老家伙刮目相看啊!”“傅主编过奖了。”胡为民谦虚一句。寒暄了几句,傅林跟胡为民说起了《甜蜜蜜》在青年报上刊载的事。胡为民将之前提出的条件又和傅林说一遍。傅林这边自无不可,反正五万字的小说够他们连载一个月有余。至于之后胡为民用小说牟利,也和他们没关系。发表和稿酬谈妥后,傅林又问道:“胡老师,您是怎么想到《甜蜜蜜》这个故事的?”“是我看了老电影《罗马假日》后想到的。”胡为民又将和吴祖湘聊天时的说辞又说了一遍。傅林没看过这部电影,只觉胡为民太厉害了,如此年轻,就能写出这样精彩的文章,让他不自觉地在心里拔高了对期望和评价。他不敢想象,随着知识的积累,对方究竟能走到哪个位置。胡为民,前途无量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