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继扬开口说道:“我们在县城也看到了,光是一条东街上就有很多人在叫卖!有的摊上,也摆出了串珠、挂坠啥的,但是都没有我们做的好,也没啥新鲜的样子。我还看到我们镇子上的人了,他们看见我们家人,赶紧转身装没看见,害怕我们上前跟他们说话似的!”
徐老爷子磕了磕烟袋,抬起头对几个儿子说:“那你们明天去镇子的时候,如果有人问你们,前天那生意还做不做,你们就明确说不做了,要大声说,听到的人越多越好!那些出去做这买卖的人,心里就舒坦了。都是乡里乡亲的,日子过的都不容易,咱家出事的时候,大家都给帮忙了,给大家一条路走,也是报答相亲们啊!”
“知道了,爹!”
陆挽挽总是庆幸,自己有个心地宽阔的爷爷!还有个精明通透的奶奶!就拿今天的事儿来说,去镇子上买白醋,陆挽挽以为李氏会单独派每一个儿媳妇都出去买一趟,但是李氏却没有这样做!她上午派出去两个,下午自己和三儿媳一起出去,这样做的目的,陆挽挽是想了一下才明白的!‘儿媳妇们毕竟都是有娘家的,娘家又都在这烈河镇周围。不怕一万就怕万一,这万一要是赶上儿媳妇出门的时候,碰上娘家的人来镇子上,聊起来就容易说漏嘴啊!大儿媳和二儿媳来到徐家快十年了,已经足够了解,她们两个一起出去,互相看着点,一般不会出啥问题。小儿媳妇才嫁到徐家不到两年,虽然生了孙子,但还是年纪轻,所以下午老太太就亲自带着小儿媳出门!’……
陆挽挽拍了一下脑门儿,了然一笑:‘还是那句话,姜是老的辣!我们家有两块儿老姜,果然辣的很!’……
李氏拍了大孙女儿的手一巴掌:“这孩子,啥时候添的毛病,没事儿就拍脑袋玩儿!”
徐家自家鸡产的蛋,已经不往镇子里的杂货店送了!
这其实是一个标志!说明徐家已经脱离了赤贫的状态,向有产阶级方向发展!这状态从早上的饭桌上直接体现出来。一盘子金灿灿的炒蛋,冒着扑鼻的香气;徐老爷子的那碗面片汤里,窝着一个鸡蛋;小徐山跟前,一碗鸡蛋羹上点了香油,那吃货正用力要挣脱他娘的手,把脸扑进碗里……
陆挽挽在饭桌上提醒她爹,去镇上买铁丝的时候,顺便再买两个大号的木盆回来。其余的一句不多说。
嘿嘿,今天啥都不干!没看见孩子们都等着包粽子吗!没看见几个女人们那眼睛老是往东屋瞟吗!理解!大家都是女人,爱美的心是一致哒!东屋里鲜艳的细布在冲她们招手!信不信今天要是不把各家的布料分好,她们的灵魂儿就不会归位?!
今天就只包粽子,给各屋人裁量衣服布料!
明天?明天过节!啥也别跟我说!我有法定假日,让我干活要发我双倍工资!……
“挽挽,吃完了就来帮娘刷碗~”……“啊?啊!来了……”
精明如李氏,怎么会看不出来几个媳妇的想法?早餐过后,一切的家务活都收拾停当,她二话不说,喊过来三个儿媳,拿出布料,开始裁量布匹。
先把做里衣的白布分给每家一匹,“老大家人口儿最多,一匹不够,从我们老两口儿的这一匹上分过去一半儿,这就够用了;老二家算了一下,一匹正好;老三家一匹用不了,留着以后给小徐山做,小孩子长得太快。”
接下来拿出青布,开始分派:“这两匹青布,给你们当家的每人做一件长衫、一套短衣长裤,剩下的给元儿、良儿各做一套衫裤。”一一的用尺子量好,剪开分到每家的那一边儿放好。
又拿出黄色和粉色的两匹,“这两匹布,就给三个孙女做,一人一套黄的和粉的,都做襦衣、褶裙和比甲。这样也用不了,还能剩下不少,那就老二媳妇和老三媳妇,每人做一件比甲,用别的布搭配一下颜色。这一匹绿的,你们三个每人做一套,配色啥的你们自己弄。老大媳妇,你是长嫂,嫁进徐家的时候最长,又给我生了宝贝孙女儿和长孙,就把那宝蓝的绸子给你一块儿,你做一件比甲穿。”
最后还有二十尺大红色的,:“这个颜色,给小孩子穿才好。元儿、良儿各做一身儿,小山儿做两身。另外别的不拘哪个颜色的,有剩下的就多做几件内衣和肚兜儿。”……
这就分派的明明白白,全家人没有意见!等到全部量好尺寸,又一一剪裁好,一上午的时间正好过去。
孩子们被安排着去午睡,女人们不想睡!各自把分得的布匹抱回屋,又都过了好久才出来。看来是都把布摸了一遍又一遍,这才终于心满意足!
陆挽挽暗暗的叹了一口气!家里什么都好,只是这几个女人,包括她娘,都是出身在乡下,不识字也没见过什么事面,过惯了穷日子,免不了的,都有点小家子气,短了见识……幸好还有一样是拿得出手的,就是每一个都明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道理,心也是向着婆家的!
哎~啥也不是,都是一个“穷”字给闹的,我只有更努力些,尽快让家里人的日子更好过,慢慢的,她们的眼界就能开阔,不会再把眼睛盯在这小小的针头线脑上!
想到这里,陆挽挽决定放弃法定假日的想法。,到后院找到了徐老爷子。
老爷子正在用竹子做架子,这是她的要求做的。高五尺,两根横杆之间相隔二尺,能放进屋里的那种。
“爷,昨天去县城,忘记买笔墨和纸了,咱家有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