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经典短篇小说>玄幻奇幻>从四合院开始活得精彩 > 第105章 接回何大清
    81年6月份,何雨柱又到了香江。

    这时候的恒生指数已经超过1700点了,他投入900多万购买的指数基金已经价值2900万了。

    但这时候气氛有点不对劲,股市和民间都有点过热了,颇有几年前那场股灾之前“鱼翅捞饭,港纸点烟”的味道。

    人类总是记吃不记打的,上次股灾那么多人破产甚至跳楼,现在还是有这么多人相信炒股可以暴富,无脑冲入股市追涨。

    在这种情况下,何雨柱果断选择落袋为安。这次因为股市的火热带动楼市上涨,房子也不便宜了,他只好把钱投入别的方面。

    何雨柱找到王律师,委托他所在的律所在开曼和英属维尔京群岛各注册5家投资公司,事情办好后文件放在律所,等他下次再来拿。

    他还找了个香江大学金融系的学生买了全套教科书,又去书店买了最新的英文词典。

    想要以后在股市捞一把,最基础的概念总是要懂的,不然让人蒙了都不知道问题在哪儿。

    买完书,何雨柱又去采购了几百台收音机,电子表的价格降下来了,但收音机还没有。

    这种大件比电子表难携带多了,市场还远没有饱和,带一点全当弥补路费了。

    这次结束香江的事务后他没有直接回去,而是开始了采购之旅。包产到户之后各地的个体户和大集都开始活跃起来,很多东西都可以用钱买到了。

    先在粤省买了5对土松犬幼崽,四九城市区是不能养大型狗的,政策很快就要出了,这些狗基本只能养在空间里了。

    再转道闽省古田买了糯米种子和远近闻名的红曲,以后自己也可以学着酿黄酒了。

    再到武夷山折几根茶树枝,截成带叶的短枝扦插在空间里。因为土质和气候的转变导致产品质量的不同是无所谓的,先解决有无的问题。

    接着去了浙省的金华,把这里制作火腿的两头乌买上10对,分区域买,一个乡只买一头,尽量让亲缘关系远一点。

    离了金华到了诸暨,这里有一种很著名的坚果香榧,搞几十棵树苗种起来。

    那个世界闻名的小商品市场已经建好几年了,但何雨柱没去,这些要靠走量挣钱的生意他有点嫌麻烦。

    下一站杭城,搞一批龙井树,这次就不只是枝条了。因为包产到户,很多集体资产也分给了个人,后世有新闻说很多百年老茶树被贱卖给买办了。

    何雨柱不一样,他不是买办,给价也公道,也不多买。他在前面把价钱提起来之后,至少能让以后来买茶树的买办多出点钱。

    买茶树的时候还顺便买点蚕种,空间里有一大片桑树,养点蚕把桑叶利用起来。也不追求蚕丝产量,产卵后的蛾子还是上好的高蛋白饲料,喂鸡鸭鱼都可以。

    搞完茶树又去太湖捞点银鱼养在空间小湖里,再到阳澄湖捞点大闸蟹养起来,就是不知道换了环境大闸蟹的长势和味道还能不能比得上原产地。

    在这边乡下还买了20头大白猪的猪仔,大白猪的生长速度和瘦肉率确实比本土猪优秀多了,做生意需要这个。

    还有纯种的太湖猪买了10对,这种猪繁育能力很强,肉质也好,长得慢对何雨柱而言不是缺点,他有的是耐心。

    离开江浙又去魔都,终于离开了闽、浙两省,太痛苦了。他会说普通话、西南官话和粤语,但不会说这两个省的方言啊。

    在这个普通话还没推广开的年代,外地人在这两个省真的有种寸步难行的感觉,连市里都只有少数人说普通话,他这一路都是连说带比划地交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