郭待封全身颤抖,他手中的长矛跌落在地,双眼惊恐的看着远处的厮杀,呆若木鸡。
其他人根本顾不上郭待封,敌人就在眼前,如果等着郭待封下命令,全军都得死。
其他将领不断的发号施令,抵抗吐蕃的骑兵。
从单兵来说,唐军并不占优势。
所以骑兵交织在一起唐军其实是吃亏的。但是没办法,如果让吐蕃的骑兵冲进步兵阵中,那才是大麻烦。
吐蕃一支骑兵缠住唐军的骑兵,另一支骑兵杀了过来。
没办法,只能往阵前撒大量的三角铁,以减缓骑兵的速度。
没注意到地上三角铁的吐蕃骑兵顿时人仰马翻,战马的蹄子被吓破后受惊,想跑向别处却蹄下吃痛,纷纷倒地,被压死踩死的吐蕃兵无数。
然而吐蕃的骑兵不管不顾,一个劲的往前冲,硬是用尸体开出了一条路。唐军此刻的防御只剩下了长矛和盾牌。
不过还好,在长矛和盾牌前面,还有高高的粮草阻挡。
厚实的粮草被堆成了几乎一人高的厚墙,想要冲过来,不折损一些骑兵几乎是不可能的。
这个时候郭待封也清醒的一些,他大喊着迎敌,可是没有人听他的。
迎敌这两个字现在喊根本就没用。
手握武器的兵卒,他们需要的是如何做,如何提防吐蕃大军,是投掷长矛,还是盾牌加固,或者是步兵前出。郭待封根本什么都不知道。
其他的将领已经不指望他们的副总管能有什么好的破敌之策。他们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调度大军。
步兵对阵骑兵天然就有劣势,他们只能加强防守,跑是跑不掉的,人跑的再快也不会比战马更快。
这个时候只能硬着头皮打,要么死,要么生,没有第三种出路。
一队吐蕃骑兵冲破了粮草堆砌的障碍,长矛手立刻蜂蛹上前,在死了几个人后终于杀死了那几个骑兵。长矛有的刺向战马,有的刺向马上的敌人,十分血腥。
吐蕃大军连惨叫都没来得及发出就被刺了无数窟窿。
进攻不利的吐蕃骑兵开始放火烧粮草,这是最后一道屏障,只要烧干净,唐兵的优势就完全没有了。
灭火!
看到无数火把扔过来,唐军赶紧灭火。还好这里到处都是沼泽地,虽然没有深潭,但是烂泥浇到粮草上,火势就小了许多。
一个时辰下来,吐蕃损伤不少,唐军同样如此,骑兵损失殆尽,粮草被烧掉大半。
郭待跌坐在地上,已经完全说不出话来。现在的他无比的后悔,如果现在大军依然在大非川,就不会有这样的事发生。那里易守难攻,以逸待劳。自己好端端的不待在那里,去什么乌海城。真是脑子被驴踢了。
他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反对他去乌海城,终于明白为什么薛仁贵不让他带兵,终于明白为什么大军中那么多人瞧不起他。